【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陈子帅】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美国一如既往地不断制造纷争,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引发全球担忧,被点燃的巴以旧恨隐藏诸多风险,世界多地出现不安局势。然而,同样在过去一年,中国在大国外交、科技突破、体育事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世界瞩目。在这充满危与机的一年,中国普通民众如何看待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环球时报舆情中心日前以“中国人看世界”为主题进行年度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俄关系连续5年成为受访者心中最重要的周边关系。近九成受访者认为美国在改善中美关系方面诚意不够。超九成受访者认为“全球南方”在未来10年可能成为影响全球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中俄关系连续5年成为受访者心目中最重要的周边关系
2023年12月4日至15日,环球时报舆情中心通过会员邀约在线问卷填答的方式,开展第18次“中国人看世界”民意调查,对中国大陆七大区域16座城市18岁至69岁的普通民众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公司数字100为此次调查提供样本支持,共回收有效问卷1897份。
在回答“下列中外双边关系中,您认为当前阶段哪三组对中国来说最重要”这一问题时,近六成(58.8%)受访者选择“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选择率位居第一;“中国与美国的关系”(51.8%)和“中国与欧盟的关系”(38.4%)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位。从近5年的调查结果来看,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在2021年和2022年排名持续下滑,2023年回升至第二名。中俄关系在近3年稳居第一。此外,中俄关系以66.1%的提及率成为受访者心目中最重要的周边关系,这是其连续5年成为受访者最重视的周边关系。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赵隆分析称,中俄关系之所以成为中国民众心中最重要的周边关系,有多个原因:首先,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两国经贸结构高度互补,中国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其次,中俄针对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展开战略协调,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多边平台提出方案和倡议,成为世界应对挑战必不可少的一环;最后,中俄高度互信、高水平协作自然也对促进民间合作和交往形成辐射作用。总体而言,中俄共享的地缘环境、肩负的国际责任、具备的比较优势和发展互补性,是双边关系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这种战略沟通和高质量的战略协作,凸显中俄关系的韧性、活力和价值,这也是民众关注中俄关系的原因所在。
《环球时报》记者关注到,在受访者眼中,对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位居第十,提及率为10.3%。在另一项涉及中澳关系的单独问题中,63.3%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变得密切和友好”。华东师范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弘表示,目前中澳关系基本稳定且有回暖趋势,这与中澳两国领导人巴厘岛会晤以及澳总理阿尔巴尼斯2023年11月访华达成一定共识有关,两国之前的争端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近期菲律宾违反国际法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南海屡屡生事,破坏中菲之间的关系。在本次民调中,40.6%的受访者支持就南海争端和菲律宾沟通合作,30.3%的受访者支持对菲律宾采取更多或更强行动,还有23%的受访者支持维持现状。陈弘分析称,这表明中国政府倡导通过对话协商来妥善处理分歧是符合民意的,但如果菲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依 法 维 权,坚决回应。捍卫国家主权是民心所向,这在本次民调结果中也得到了体现。
对于美式“民主、自由、人权”,近八成受访者不认同或认同度下降
中美关系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在此次调查中,环球时报舆情中心以“中美博弈”为话题设置多个问题。当被问及对美国各方面的评价时,对美国政府持负面态度的受访者超过六成(63.1%),对共和党以及民主党政客持负面态度的受访者均超过半数,分别为55.3%和53%,对上述三者的认可率均不足一成。不认可美国政府的受访者比例较2022年增加3.3个百分点。不认可美国媒体的受访者占比达43.9%,同2022年相比增加5.6个百分点,受访者对其认可率也不足一成。相对而言,受访者较为认可的是美国影视作品(48.5%)和体育联盟(41.9%),但较2022年分别下降了11.2个百分点和8.6个百分点。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强舸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中国民众对美国政府和两党的看法负面,主要是因为这些年美国多次打压中国,释放出各种敌意。不管是在外交渠道,还是在美国自己的内政场合,中国总是一个被妖魔化的对象。不少中国民众认可美国的体育和影视作品,这恰恰说明他们讨厌的并不是美国,而是美国政坛的意识形态变化消耗了中国民众对美国的好感和善意。受访者对美国多个方面认可度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们对美国政治的反感已经影响到了对该国文化的看法。
调查显示,当被问及近年来对美式“民主、自由、人权”的看法时,75.9%的受访者表示不认同或认同度下降,较2022年增加5.3个百分点。其中,31.4%的受访者表示“不认同程度增强”,16.9%的受访者“认同度下降”,11.2%的受访者“由认同转为不认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魏南枝表示,这几年美国国内的实践以及它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中的表现,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所谓美式民主的虚伪性。
对于美国在本轮巴以冲突中的表现,55.4%的受访者认为是不负责任的,42.4%的人认为是不道德的,38.9%的人认为美国的表现是不公正的,36.4%的人认为美国阻碍了巴以冲突的尽早解决。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分析称,这一民调结果释放了几个信号:首先,美国并没有在这次巴以冲突中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所以中国受访者觉得美国没有能力;其次,加沙地带的平民面临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而美国却仍然在联合国安理会行使否决权,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持,这体现出美国所谓的价值观外交是一种双重标准,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价值观,而是打着价值观的旗号去扩大美国的影响力;最后,美国站在了世界和平的对立面,表明其政策制定是为了一己私利,这会让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持续下降。
美国政府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在科技和经济等多方面限制中国,并拉拢其他国家一同针对中国。在本次调查中,51.4%的受访者认为应当反击美国,其中36.1%的人认为中国应“适度反击美国”,15.3%的人认为应“全力反击美国”。此外,41.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无需太在意,集中力量搞好自身发展”。
强舸认为,因为美国长期给中国制造麻烦,多次在若干重大问题上出尔反尔,所以反击是中国民众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民众希望与美国彻底对抗,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我们的反击是希望美国能够纠正其错误的对华政策,一起共建全球化的开放世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说,中国的反击是必要的,除反击之外,更要把自身发展做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美国最好的反击就是发展好自身”。
在本次调查中,近九成(87.1%)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在改善中美关系方面诚意不够,其中认为“诚意完全不够”的人占比38.5%,认为“有一定诚意,但还不够”的占比48.6%。魏南枝说,中美关系是平等思维和霸权思维的碰撞,美国的做法不仅是没有诚意的,更是霸权的。美国对他国的打压不仅是国家层面的,还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肯定是不服气的。
九成多受访者认为金砖国家扩员具有积极意义
为了解中国民众对国际形势的看法,本次调查设置了“中国人的国际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9%的受访者表示每天都会观看、阅览或收听国际新闻,49.6%的受访者对新闻的接触频率为“1-3次/天”。华南师范大学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龙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反映出中国民众国际视野的拓展和全球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和影响力。事实也是如此,92.4%的受访者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了自己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关注。李龙说,中国民众支持国家外交政策,这有助于巩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关注民众的需求和意见,促进双边合作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去年8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宣布金砖扩员。2024年1月1日,沙特、埃及等国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在此次调查中,96.7%的受访者认同金砖国家扩员具有积极意义。世界金融论坛秘书长、金砖国家与全球治理智库主任冯兴科表示,受访者之所以看好金砖国家扩员,主要原因在于美西方不断酝酿各种打压方案遏制中国发展,这让中国人民非常反感。反观金砖合作机制,虽然各成员国国情、制度、文化不同,但该机制坚持互尊互谅、主权平等、团结民主、开放包容、深化合作、协商一致的精神,让这一机制保持活力,同时也让该机制中的每一个国家受益。冯兴科还表示,金砖国家扩员将进一步深化新型全球化,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获得了全球化的好处,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他们反对“小院高墙”,反对“脱钩断链”。
金砖国家的扩员进程进一步壮大了“全球南方”的声音。超九成(95.1%)受访者认为“全球南方”在未来10年可能成为影响全球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冯兴科说,“全球南方”已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这是不可变更的事实和趋势。“全球南方”国家采取“积极不结盟”政策,其战略自主性正在不断增强,将对多极化的全球治理格局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最近数据显示,以购买力平价计算,金砖国家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已超过七国集团。不过,“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与它们的经济地位完全不匹配,这种现状必须得到改变。
当前,全球经济走向引发广泛关注。当被问及对全球经济在未来一年的发展预期时,58.3%的受访者较为乐观,整体较2022年上升6.7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有更高比例的受访者(67%)对未来一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包括“非常乐观”和“比较乐观”。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自力表示,目前全球经济继续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发达经济体整体处于停滞发展状态,新兴经济体则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过去一年,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稳经济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这是受访者信心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所以只要中国经济在回暖向好,全球经济就会有更多稳定性”。何自力说,数字经济、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将是中国经济接下来重点发力的领域。调查结果还显示,73.6%的受访者期待外资企业为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作用,医疗健康/康健康养、能源/基建/生态环保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被看好。何自力分析说,中国在上述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政策配套,对跨国企业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