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宋国友:深度 | 拐点来了?美联储年终“放鸽”,暗示明年或降息

发布时间:2023-12-14浏览次数:17

(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2023年12月14日)

站在岁末节点,加息“狂奔”一年多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再次选择“稍息”,同时释放出明年可能“向后转”的信号,引发外界关注。

当地时间12月13日,美联储在今年最后一场议息会议上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这是美联储继9月和11月后连续第三次维持这一利率区间不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放出风声,美联储2024年可能降息。这一表态令华尔街群情振奋。

美联储将迎来货币政策“转折之年”?美国经济将走出怎样的曲线?世界经济将受到怎样的影响?

符合外界预期

自去年3月以来,为应对美国数十年不遇的高通胀,美联储强势加息11次,累计幅度达到525个基点。其中,去年6月、7月、9月和11月连续四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创下自1982年以来最快节奏、最激进路线,也将利率推升至22年来的最高水平。

不过,在本次议息会议前,美联储已连续两次暂停加息。13日,美联储再次按兵不动,符合外界预期。与上次议息会议比,尽管美国通胀数据变化不大,但美联储此次的声明和鲍威尔的讲话明显更偏“鸽派”,让人略感意外。

美联储表示,通货膨胀水平在过去一年有所缓解;鲍威尔指出,目前联邦基金利率或已接近本轮紧缩周期峰值,与会美联储官员普遍认为“进一步加息可能不太合适”。这是美联储自2021年通胀飙升以来,首次正式承认通胀已放缓;也是鲍威尔迄今就“本轮加息或已结束”发出的最清晰信号。

“美联储决定不加息属于预料之中。”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指出,美联储决定加息与否的最主要指标是通胀。最近一段时间,美联储控制通胀的效果较为明显。11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长率为3.1%,明显低于2022年6月9.1%的峰值。无论CPI还是核心通胀指标(PEC)都呈逐渐下降走势,暂未看到明显反弹的风险。

不过,作为硬币的反面,3.1%的通胀率仍比美联储2%的中期通胀控制目标高出不少。医疗保健、公寓租金、餐饮和其他服务领域的通胀仍处于高位。抑制通胀的“最后一公里”仍是一路坎坷。

“美联储抗通胀的战斗并未结束。它本可以再次小幅加息以巩固战果。但是,越是到了看到曙光的时候,步伐越要平缓。”宋国友指出,再加上美国经济也需要美联储采取审慎、稳健的货币政策加以支持。权衡之下,美联储决定暂停加息。

经济走势如何

一直以来,通胀、增长、就业,同为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需要兼顾的目标。美联储本轮加息,旨在紧急应对高通胀。但历史经验表明,美国经济衰退与加息周期如影随形。自美联储去年3月开始加息以来,有关经济危机将至的预测不绝于耳。

但出乎市场预料,美国第三季度经济活动走出强劲增长的曲线,GDP实现了4.9%的年化环比增速,创下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不过,美联储没有盲目乐观。当天的声明指出,近期指标显示,美国经济活动与第三季度的强劲增长相比有所减弱。就业增长仍强劲,但自今年早些时候以来已现放缓。从经济预测看,美国今年GDP增长有望达到2.6%,但明年的增速或降为1.4%。

随着高利率对个人消费、企业投资等活动的抑制作用不断显现,美国经济是否会持续降温甚至失温?

美国舆论观点不一。乐观派认为,美国经济不太可能陷入衰退,美联储能实现“微妙平衡”;悲观派认为,经济会再次陷入衰退。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这一预测终将实现,可能因为政策失误,也可能源于银行体系危机、资产泡沫破裂等。

“美国经济今年的总体表现不错,高通胀得到缓解、失业率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之一、股市不断上涨。”宋国友指出,但经济数据是要看同比的,今年的蜜糖可能会成为明年的苦药。现在很多数据和观点表明,明年美国经济或会出现一定问题。

从深层看,宋国友认为,美国经济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比例失调。从奥巴马时期、特朗普时期到拜登时期,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希望促进实体经济回流。但到目前为止,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从未来两三年看,美国经济很难恢复到之前相对强劲、健康的增长阶段,要想真正走出新冠疫情、高通胀以及货币政策带来的冲击,可能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一些市场人士看好人工智能将为美国经济上行打开更大空间,宋国友认为仍有待观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确对美国经济产生很大影响。”宋国友说,美国的确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前列,若能很好地加以利用,或可引领全球产业革命浪潮,增强自身经济竞争力。不过,美国也面临激烈的竞争。

“拐点之年”?

展望明年,鲍威尔表示,如果经济如期发展,预计2024年底联邦基金利率的适当水平将在4.6%。美联储的点阵图显示,过半官员预计美联储至少降息三次,近三成官员预计至少降息四次。

这是美联储近来发出的最响亮“鸽”声,华尔街为此提前庆祝。美股三大指数13日集体收涨。道指收涨512.30点至37090.24点,创下历史新高。有市场人士押注,美联储最快会在明年3月首次降息。

“美联储仍保留加息选项,但毫无疑问,明年是美联储政策的拐点之年,其政策方向会从加息转向降息。”宋国友指出,不过,降息的次数和幅度仍不明朗,美联储需要根据美国的通胀和经济增长情况,科学平衡地作出决策。

长久以来,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是全球货币政策领跑者。但近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准确性备受质疑,百年声誉摇摇欲坠。有评论称,正是因为美联储在2021年犯下“政策过度”的错误,在巨大的财政刺激措施背景下仍将利率长时间维持在过低水平,最终导致几十年罕见的高通胀。

面对未来降息路径的重重迷雾,美联储能否准确把握时机?

“评价美联储的政策选择,重点不是看它如何采取应对措施,而是要看它如何通过对经济走势的准确判断,主动制定预防性政策。”宋国友指出,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近期历史看,的确存在政策效用不足、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受限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与过去历次政策转折一样,“美联储加息周期停止甚至转向降息,将对全球产生影响。”宋国友指出,一方面,降息意味着资金价格降低,会营造相对宽松的局面,有望推动资本从美国流向其他国家,减轻世界经济的压力。另一方面,其他国家也会根据美联储的政策选择,制定符合自身经济状况的货币政策。

有评论指出,美联储降息后,一些国家的央行可能会面临两难选择。如果“跟风”,经济基本面不好的国家可能会出现货币贬值、资产价格泡沫越吹越大;如果“不跟风”,其货币对美元可能相对升值,将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从这个角度看,美联储降息的溢出效应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