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现在必须非常小心谨慎,防止功亏一篑。
美东时间1月31日,美联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这是美联储连续第四次“按兵不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还暗示,美联储可能不再考虑进一步加息,但外界期盼的降息时机尚未成熟,3月开始降息“不太可能”。
如何解读美联储释放的最新信号?美联储距离降息还有多远?
降息时机尚未成熟
为缓解国内通胀压力,美联储自2022年3月起开启激进加息模式,强势加息11次,累计加息幅度达525个基点,将利率推升至22年来的最高水平。
但在去年9月、11月和12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已连续三次维持这一利率区间不变。此次美联储又是“按兵不动”,也符合外界预期。
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美联储先是概述了最新决策的背景。美联储称,近期指标显示美国经济活动持续稳步扩张。自2023年初以来,就业增长有所放缓,但依然强劲,失业率保持在低位。通货膨胀水平在过去一年有所缓解,但仍处于高位。
外界注意到,美联储在声明中删去了此前“可能进一步收紧政策”的措辞,这被认为发出信号,暗示美联储已不再考虑进一步加息,外界期待已久的“拐点”将会到来。
鲍威尔当天表示,联邦基金利率很可能处于本轮紧缩周期峰值。如果经济发展与预期大体一致,美联储将开始调整政策力度。
但令外界失望的是,美联储也明确表示,降息的时机尚未成熟。
鲍威尔说,根据本次会议,制定货币政策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不太可能”确定3月是降息的时机。
美联储声明还强调,委员会将仔细评估未来的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和风险平衡。在更有信心确定通胀率持续向2%的目标迈进之前,降低利率“是不合适的”。
对投资者而言,此番说法显然是个打击。受此影响,美股三大指数当天大幅跳水,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更是重挫2.23%。
为何美联储选择连续“四连停”?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表示,自去年9月以来,美联储已维持目前的利率水平很长一段时间。主要原因是,美联储正在控通胀、稳增长之间,寻求货币政策的支撑。通过利率不变,来维持进退相对自如的状态。
宋国友说,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长正面临高利率的压力。但另一方面,美联储仍将通胀回落至2%视为优先目标。目前,美国通胀水平仍高于这一目标,核心通胀率也未完全稳定,通胀仍可能继续反弹。
数据显示,虽然美联储最关注的通胀指标——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在去年12月同比上涨2.9%,为近三年以来最低水平。但2023年1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4%,环比上涨0.3%,仍高于市场普遍预期。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当月核心CPI同比涨幅也有3.9%。
宋国友表示,虽然人们普遍认为,现在距离美联储实现通胀目标只剩“最后一公里”,但在没有摆脱通胀前,谁都无法断言这一点,“美联储现在必须非常小心谨慎,防止功亏一篑。”
除了通胀指数高于预期,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也将抑制美联储降息的脚步。美联储一直试图通过给劳动力市场降温来抑制通胀。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3年12月美国失业率保持在低位,环比持平为3.7%,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为21.6万。
对此,有分析认为,鉴于当前美国通胀的黏性特征,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缓慢弱化,美联储仍有较大空间,将高利率维持更长时间。
离降息还有多远?
多数美联储官员去年底预计,如果通胀率持续逐步下降且经济稳定增长,美联储可能在2024年三次下调利率,每次下调25个基点。
但对于美联储将如何选择首次降息的时机,分析人士看法不一。
在鲍威尔为3月降息的可能性“泼冷水”后,多数市场分析人士预测,首次降息预计将在5月进行。但仍有人认为,3月降息也并非不可能。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一项跟踪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时,市场预计美联储在今年3月会议上维持利率的可能性已升至超过64%,但3月下调25个基点的可能性仍超过35%。此外,市场认为美联储在5月首次降息的可能性已超过61%。
有分析指出,由于美国经济保持强劲,平均工资、服务行业价格仍在上涨,公寓租金也高于疫情前水平,过早降息将导致物价反弹。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 经济学家蒂芙尼•威尔丁(Tiffany Wilding)认为,鲍威尔并不想成为下一个亚瑟·伯恩斯。伯恩斯曾在1970年至1978年担任美联储主席,外界认为其降息过早,导致通胀不受控制。
但同时,美联储也在应对另一个风险:如果将关键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过长,很可能引发经济衰退。
潘西恩宏观经济咨询公司的经济学家伊恩•谢泼德森(Ian Shepherd)认为,只要美联储对数据感到满意,降息的“大门就会敞开”。如果在3月议息会议前,通胀数据是有利的,当月仍可能迎来首轮宽松政策。但如果推迟到5月,也并不让人惊讶。
美联储距离降息究竟有多远?对此,宋国友认为,美国通胀和经济增长的最新情况,将影响美联储的预判和决策。
他认为,从目前来看,美联储3月降息的可能性较低。眼下距离3月19日和20日举行的下一次议息会议只有一个多月时间,美国的经济走势和指标预计将保持相对稳定,因此美联储政策可能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与此同时,5月降息的可能性也相对提升。宋国友认为,如果届时通胀没有出现反弹,意味着美国通胀已被控制住。从以往情况来看,哪怕尚未实现2%的理想通胀指标,美联储也很可能会及时收手,退出较为紧缩的货币政策。
此外,虽然鲍威尔曾表示美联储“不考虑政治”,但随着美国大选选战开打,美联储正面临着来自民主党多名议员的压力。大选是否可能影响美联储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走向?
宋国友认为,大选可能会对美联储造成一定影响,让其更加谨慎,避免美联储决策成为影响大选的外部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会被现任政府或总统参选人所左右,美联储仍相对独立。
美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
除了何时降息,有关美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的问题,也在美联储宣布货币政策当天引发关注。
根据美国商务部1月25日公布的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3.3%。2023年全年,美国经济增长2.5%,较2022年的1.9%有所提速。
有舆论认为,从最新数据来看,美国消费支出较为强劲,劳动力市场保持韧性,通货膨胀有所缓解。美国经济看似将实现“软着陆”,即在不陷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缓解通胀。
但也有分析指出,历史经验表明,美国经济衰退与加息周期往往如影随形。在普通民众依然被高通胀困扰,高利率环境的滞后效应逐步显现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并未摆脱衰退风险。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斯蒙德·拉赫曼就认为,美国经济仍然存在一些下行风险,可能会在今年破坏复苏进程。这些风险包括不稳定的地缘政治局势、美国商业房地产市场和地区银行面临严重压力,以及全球经济疲软等。
还有分析认为,美国就业市场的“裂痕”已开始显现。近几个月来,美国就业增长主要集中在医疗业、酒店业、餐饮业、娱乐业等。一旦相关行业出现疲软,都可能威胁到就业和整体经济增长。
当被问及美联储是否已实现“软着陆”时,鲍威尔表示,现在这么说还为时过早。他表示,当前阶段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宋国友也认为,现在确实未到判断美国经济能否“软着陆”的时刻。去年,在高利率之下,美国经济表现仍相对亮眼,体现出其韧性。但今年,美国经济既呈现出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要实现去年的经济增长,今年美国将面临较大困难和更多挑战。
从以往经验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往往也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
谈及这一点,宋国友认为,若美联储开始降息,将推动美元外流,这有望让其他国家迎来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空间,减轻全球经济压力。另外,美联储降息还可能给全球货币政策带来转向。若美联储在今年年中降息,其他央行也很可能跟进。
不过,宋国友也指出,不同国家与美国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不同,货币治理水平也不一致。美联储降息后,一些国家可能反而将面临通胀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