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报道,2024-02-09)
1971年4月,第 31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结束后,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在美苏冷战格局下,乒乓球这颗小球,打破了中美交流的坚冰,为一年后的尼克松访华及至8年后的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大门。 53年后,“乒乓外交”的故事仍在续写。今年1月,值中美关系正常化45周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乒乓球代表团一行18人重走了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路线,参观了故宫,游览了长城,并与清华大学的同学们举行了中美青年乒乓球交流活动。 回望过去45年,中美关系有高峰亦有低谷,人文交流作为中美关系的支柱之一,长期以来都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特别是在政治氛围相对不太友好环境下,更需要加强民间交往,夯实民间友谊,做到以民促官,逐渐推动两国关系缓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说。人文交流是“民心工程”
△ 1月 30 日,在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林肯中学,将于 3 月启程赴华交流的林肯中学 12 年级学生蒙特塞拉特·罗梅罗-罗查(中)参加美国中学生赴华交流欢送仪式。
“经济谈利益,政治涉及意识形态,人文交流则是‘民心工程’,主要涉及情感纽带。利益容易发生矛盾与冲突,意识形态具有政治色彩,但是人心工程,则是润物细无声,更具有正和和共赢特点,不像经济和政治具有较强的零和特征。”韦宗友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外交部发言人近期评论“乒乓外交”时表示,两国人民往来越频繁,中美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就越坚实,空间就越广阔,动力就越强劲。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虽然两国的政治关系时常起伏波动,偶尔风高浪急,但中美民间交流的大门越开越大,两国人民交流规模不断扩大,中美两国的缘分也在一次次交流合作中越来越深。 1984年是中国阔别32年重返夏季奥运会的一年,而那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就在美国洛杉矶——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地方。洛杉矶奥运会的组织者决心给予中国特别的欢迎。据赛事官方报道,7月14日,第一个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训练村注册的运动员,是来自中国的三级跳远运动员邹振贤。他的到来标志着中国人重返这座52年前开始参加奥运会的城市。 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受到了特别热烈的欢迎。时任洛杉矶奥组委主席尤伯罗斯写道:“当中华人民共和国队入场时,全场爆发出欢呼声。全场9万多名观众起立鼓掌,这是一场盛大的欢迎。”中国运动员许海峰也在开幕式当天的比赛中,夺得洛杉矶奥运会首金,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不仅是在体育领域,中美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还不断延伸至教育、科技、艺术等各个人文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成为两国人民增进理解、消除隔阂的重要阵地。 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中国大陆留学生赴美,开创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后中美学生交流的先河。一段时间内,美国都是中国留学生的第一目的国。2019—202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也是美国最大的生源国。 除了自费留学,中美两国还陆续开辟出政府间奖学金项目、中外合作办学等新渠道,促进教育合作。曾任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教育领事的魏礼庆表示,中美教育合作交流,可以潜移默化地推动两国关系向着命运共同的方向发展。 中美关系也曾有过相对黯淡的时段,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但进入千禧年,两国的人文交流逐步恢复,并在第二个十年迈入黄金时期。清华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孙成昊撰文称,这一时期,人文交流逐渐成为促进两国关系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加强两国领导人的沟通机制,包括双边外交和直接或间接会晤,促进了战略层面的对话。 2010年,两国政府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同年,成为一代青年人回忆的“汉语桥万人来华研修”项目开始实施。2014年7月,人文交流高层磋商首次与“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同步召开。2016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美合拍影片《功夫熊猫3》上映,并获得当年的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毛维准指出,当面临国家之间关系存在冲突时,人文交流往往有出其不意的破冰作用。人文交流在表面上不太涉及政治议题,因此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或者难缠的对峙状态,开辟另一个沟通平台。而当国家之间关系处于正常轨道的时候,人文交流往往能够帮助特定国家锦上添花,推动进一步发展。△ 2023年11月24日,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艺术家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进行演出。 韦宗友表示,总体上看,中美建交以来,两国民间和人文交流呈现稳步回升、往来日益密切的特点。但在特朗普任内,美国采取一系列遏制中国措施,对两国交往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叠加新冠疫情蔓延,两国人文交流进入建交以来少有的“寒冬”,恢复中美人文交流,仍面临不少障碍。 中美人文交流的高峰低谷,往往与中美两国政治经贸关系呈正相关。2017 年以来,美国国内掀起了一股质疑抹黑中美人文交流的强劲逆流,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政、立法及执法举措,对孔子学院、中美高校交流与合作、中国在美创办与设立的媒体及分支机构以及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并购等人文交流项目与活动进行严格审查、监控与限制,给中美人文交流蒙上浓厚阴影。 “虽然自2023年开始,中美之间的地方合作与人文交流重新开启,比如费城交响乐团来华、中美友城大会召开、纽森中国行等。但在美国国内,影响中美友好交往的杂音依然存在,甚至形成了某种寒蝉效应。”韦宗友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撰文指出,疫情过后,两国民间交往并没有出现之前期待的爆发式恢复,并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现象。赴美和来华人数明显减少,两国留学生人数也明显减少。此外,两国间直航航班数量比疫情前大幅减少,两国民间对对方国家的负面看法明显增加。2023年3月,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的美国人中,只有15%的人对中国有好感,创下历史新低。 透析中美双方在推动人文交流的施策逻辑,毛维准指出,中国一贯倡导扩大双方人文交流,但美国官方和政策界对推进中美人文交流的态度,展现出“大分叉”的特征。 美国支持派的观点认为,对华人文交流力度不够,同时也认为中国对美人文交流力度也需要加大,这一人群主要集中在学界、地方和经济领域。过去一年,不少美国企业用“脚”投票,表明态度。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曾公开反对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出口管制,并持续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最新改良版系列芯片。特斯拉CEO马斯克深夜造访上海工厂,并多次公开夸赞中国。 另一种是反对派观点,他们认为美国对华人文交流无法遏制中国,所以没有用。而中国对美人文交流则可能成为中国的统战工具,会对美国造成严重的国家安全影响。“这是一种政治化和安全化的逻辑,也是一种被冷战思维主导的有色眼镜视角,更是‘中国威胁论’变种的折射。”毛维准说。 在中美人文交流“逆流”中,美国智库既是始作俑者,也是助推者。2018年4月到2019年2月,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哈德逊研究所等机构先后发表了5份研究报告,强调中国利用美国民主与开放的政治与社会环境,通过开设孔子学院、开展智库交流与合作等方式,试图对美国实施“影响行动”,进行“渗透、影响与干涉”,这一系列报告引起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 毛维准认为,美国国内极端政客遏制中国思维的拓展、竞选逻辑、美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妖魔化等因素,严重阻碍了中美人文交流的发展。“偏见占据了所有,捕风捉影、道听途说、自我炮制的行为影响了其客观分析的思路,心存偏见,所有判断都可能走极端。”挖掘人文交流新动能
△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
“中国未来5年将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到中国交流学习”“中国愿继续同美国开展大熊猫保护合作”“中美同意明年大幅增加直航航班”……2023年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释放出许多促进中美人文交流的积极信号,提出“共同促进人文交流”。 “近期,拜登政府在推动中美人文交流方面,态度比较积极。”韦宗友说。1月16日,中国驻美大使馆举办了中美建交45周年庆祝活动,有大量美国政商民间团体人士参加,气氛友好;美国也陆续有民间团体访华,参观交流。但美方限制中国赴美留学人员的行动仍在继续。近几个月来,每月均有数十名包括留学生在内的中方赴美人员被美方强制遣返。 “重建中美人文交流,需要从观念上推进互信、打造共识,也需要从一点一滴的行动中久久为功。”毛维准认为,针对中美两国人文交流现状,中美双方需要从长计议,不能单方面地急于求成。冰冻非一日之寒,解冻也不能一日完成,不如预期需要正常心看待,万事从头开启,“一哄而上”反而会引发有偏见的对方的过分解读。 毛维准向《中国报道》记者指出,要寻求突破,首先需要双方在政治上确立一定的互信基础。没有互信,或者充满偏见,所有的人文交流都会进入工具化、政治化、安全化的老路上去。 “未来推动中美人文交流发展,一方面需要政治领导人在战略上找到新颖的切合点,高屋建瓴地确立政策方向;另一方面,需要孕育良好政治环境,双方都要警惕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拓展。此外,注重发掘人文交流的新动力,如推动‘Z世代’的交流、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等。”毛维准说。 2020年,特朗普发布行政命令,终止了富布赖特中国项目。该项目自1946年创建来,是两国学术人文交流重要而稳定的渠道,即使在20世纪末两国关系陷入僵局之时,也没有暂停。毛维准表示,推动一些标志性人文交流项目(如富布赖特项目)恢复运行,也有利于重塑两国的战略共识与政治互信。 在推动双方人员往来方面,韦宗友表示,双方都要为中美民间交往、交流提供政策便利,包括优化入境签证手续、电子支付,提供更好旅游环境。 不少国外媒体报道,许多游客前往中国旅游时都困在“电子支付”这一环节。移动支付覆盖国内多数消费场景,对于习惯Visa等国际信用卡支付的外籍游客而言,“从下飞机就寸步难行”,即使直接使用人民币现金,找零也成为问题。此外,调查显示,繁琐的签证手续,高昂的费用,让不少中国人对赴美旅游望而却步。 事实证明,签证办理方面的政策优化对跨境交流有明显拉升。自2023年12月1日起,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等6国实施单方面免签入境政策,仅3天时间就有近7000人次通过免签来华,占去年6国入境总人次的39%。 1月25日,中国和新加坡达成互免签证协定。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消息发布半小时内,同程旅行平台新加坡相关搜索热度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340%,春节假期期间往返新加坡的机票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超过5倍。 “主动举办音乐节、电影节、文化节、旅游节;主动邀请美国青少年、企业家、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州政府官员访华;投放旅游文化广告等。”韦宗友表示,要把推动中美民间交流、人文交流放到促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才能让涓涓细流汇成推动中美关系航船行稳致远的大川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