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心伯对话华自强: 中美关系的大趋势与小周期

发布时间:2025-04-27浏览次数:10

2025年4月25日,上海论坛2025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当天下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与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帮办、卡内基中国中心主任华自强(Rick Waters)就中美关系展开了一场高水平对话。吸引了近三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外交官、企业高管和媒体记者。黄浦江畔的明珠厅座无虚席,听众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主持了对话。

吴心伯教授在主题演讲环节中指出,相比于第一任期将安全议题置于首位,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首要考量是经贸问题。目前特朗普在对华贸易战中采取“一步到位”的高压措施,导致两国关系正经历严重冲突与僵持,并产生向外交、安全、政治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溢出效应。他认为,特朗普目前处于非常焦虑的心理状态,他们误判中国在贸易战中会主动向美国“屈服”,但是中国准备充分、应对有力。在“贸易战”问题上,打的主动权在美国手上,谈的主动权在中国手上。

华自强则从宏观视角分析了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三个结构性因素:首先,中国不断崛起将产生更大的区域及全球影响;第二,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第三,中美两国之间的社会联系,比如芬太尼和政策透明性等。这些问题是日积月累的,并非某一任总统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循序渐进改变节奏上的失衡,但目前来看,将关系稳定下来是符合所有国家利益的。

在接下来的对话环节中,吴心伯教授提出,特朗普政府逻辑是,为了美国强大必须‘打败’中国;华自强认为,美国并不一定寻求‘脱钩’,而是需要更具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台湾问题,吴心伯教授指出,特朗普希望通过台湾牌持续向中国施压,且有些言论似乎有突破台湾问题底线的可能,这是非常危险的;华自强认为历届美国总统在台湾问题上更看重“风险”,即其并非将台湾当作一张“牌”,而是确保大陆不会动用武力,进而中美双方才可能找到解决台湾问题的共同点。展望未来,华自强提出双方可以在打击毒品等问题上继续合作,吴心伯教授则更强调经贸领域的持续深入合作,他认为我们应该以更全局和联系性视角看待贸易问题,因为贸易、投资、技术和金融等密不可分。

对话结束后,在场听众进行了踊跃提问,与两位嘉宾就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转变、美国国内政治对中美关系影响、美国盟友问题、中美科技竞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